人生四种境界,审美为最高境界
客户经理-小张
换成我的
这些年,我们对美的麻木、对实用性的追求、美学教育的缺失,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审美能力。现在很多人穷,穷的不是物质,也不是文化,而是审美。没有恰当的审美,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,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,生活越来越无趣、越来越枯萎。看似无用的审美,对一个人的修养,对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感,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周国平先生说:审美的人生态度,是和功利的人生态度相对立的,功利注重对物质的占有和官能享乐,审美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愉悦。现代人在审美与功利两者之间进行选择,其实也就是有趣与有用之间进行选择。有审美的生活态度,才能为没有什么信仰的现代人,提供一种真正的精神补偿。偶尔能看到在草地上带孩子玩耍、在河边教孩子捉小鱼的父母。其实,这并不是父母在教导孩子做什么,而是孩子在带着父母做什么。如果没有孩子,父母可能很少有机会单纯地感受自然之美。他们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繁华的闹市,吃饭时盯着手机或者电视,陪孩子时还不停地翻看着自己的朋友圈或刷着抖音,不会有闲暇的沉思,缺少了真正的内心生活。在《小王子》一书中说,大人们都对数字情有独钟,如果你为他们介绍一位朋友,他们从来不会问你:他的嗓子怎么样?爱好什么?会采集蝴蝶标本吗?而是问,他几岁了?有多少个兄弟?他的父亲赚多少钱?他们天真的以为了解了这些,就了解了这个人,然而让生活美好的并不是这些有用的数字,而是一颗有趣的心。当一个人丧失好奇心,不再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的时候,他的生活会变得满目疮痍,觉得生活毫无滋味,没有了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的感觉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:“生活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”有对美的欣赏,才会有美的生活。懂得审美,才能懂得雅致与体面,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。蒋勋先生说过:美学基本规则——无用的,才是美。在现代这个科技先进、物质丰盛的年代,占有物质很难长时间的刺激我们的感官,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感。史蒂夫·乔布斯在他著名的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中感叹:如果我不学书法,就不会有今天的苹果。最早MAC漂亮的字体即是出自他在书法课上的设计,后来也被微软使用。乔布斯回忆说:“因为我辍学了,所以不需要上基础课程,我决定去上书法课。书法课上我学到了衬线和无衬线两种字体,以及如何改变字母间的间距使其好看。书法很漂亮、很有历史感和艺术气息,我深深被书法迷住了。”那时,他根本没有想过书法会在他的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,亲近书法仅仅出于好玩。直到10年后,他进入IT业,竟然用上了书法课里学到的东西,开始做字体设计。当时企业都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去设计产品,但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却是按照艺术的标准去设计产品,正因为如此,苹果的产品拥有了一大批铁杆粉丝。多年后,有记者问乔布斯:“书法对您事业成功的作用,是不是印证了中国的古话——艺多不压身?”乔布斯同意,但强调说:“我学书法,证明了一个道理:懂得审美的灵魂一定会飞翔。”人生也许就是这样,你不可能有先见之明,而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:爱好、勇气、因缘等等,这些东西迟早会在未来某一天串连起来,让你的生命绽放光彩、与众不同。美学家蒋勋说: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,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,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,也代表着细节思维。我们已经度过了全力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,有形的知识和财富已不是核心竞争要素,审美能力才是。感受美,才能创造美。审美,与智慧并存。一个人对生活之美的领悟,源自对世间万物的欣赏,更显于居室、器物的营造。中国人的手巧,只用最简单平凡之物,创造出世间最精美的器具。一几一案、一床一榻,陶瓷、木器、石雕、书画,如暗夜里最亮的星,熠熠生辉,慰藉着世人。生活中的审美,却不止于这一器一物。我们还可以从无数典籍、绘画、诗歌中,窥见自古时传承而来的中式生活之审美。吴自牧《梦梁录》写道:“焚香点茶,挂画插花,四般闲事,不宜累家。”筑室集雅、格物寄情,让中国人对美从期待转变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修行。生活之美更在日常琐碎之中,一粥一饭、一针一线,都在这人间烟火中无比动人。市井百态,寻常生活,最能抚慰俗世人的内心。美学家张世英说:人生有四种境界,欲求境界、求知境界、道德境界、审美境界,审美为最高境界。诗人顾城说得好:“美是唯一的真实,当它到来时,一切都形同虚设。”通过美育,提升审美能力,活在当下,做回自己,专注于眼前的事物,去发现,去体会生命中的美。希望在你匆匆的人生旅途中,能以美为信仰。在丰富多彩的人生中,自在的生活,诗意的栖居。来源:中式居住美学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
微信扫码查看全文
微信扫码
分享文章素材